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政策法规 - 正文
“两山”理念改变中国引领时代
来源:新华社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5日    浏览:62   0 收藏

  (三)创新变革 久久为功

  走进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捷文村,溪流潺潺,满目苍翠,令人心旷神怡。村口的大石头上,“全国林改策源地”几个大字格外显眼。

  “当年在摸索中搞改革,干部和群众都忐忑不安。正是当时担任省长的习近平同志来调研,及时肯定了我们的探索,才给我们吃下了定心丸。”今年60多岁的钟泰福,曾是捷文村村支书,一路见证了村里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历程。

  钟泰福说,林改前,村里林子的产权是集体的,当地群众习惯了靠山吃山,乱砍乱伐的行为管不胜管,就连赶上火烧山,很多群众都只等着村干部来救火。

  2002年6月21日,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同志到武平县调研,明确指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从山下转向山上”,确定了林改方向。

  所有权明晰激发了群众的积极性,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武平加快发展林下产业,武平林改经验很快在全省推开。

  2008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正式向全国层面推进。

  如今,捷文村种起了紫灵芝等中药材,养鸡、养蜜蜂也如火如荼,建起了“我有青山”主题馆,推出了灵芝采摘节、生态研学等项目。2001年到2024年,捷文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00元增加到35750元。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

  在风景秀丽的新安江畔,有一家化工企业,是当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缩影。2003年4月23日和2005年9月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两次前往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考察,对这家企业的循环利用技术给予肯定,称赞这就是循环经济的具体表现。

  “我们从草甘膦生产过程中回收氯甲烷,用于有机硅单体的生产,然后从有机硅单体生产中回收盐酸,用于草甘膦的生产。”企业负责人表示,在循环经济理念的指引下,新安股份进一步推进技术迭代、产业集聚和体系升级,走上一条从传统化工企业向现代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子。

  2006年9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里鲜明指出:“走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之路,才能实现由‘环境换取增长’向‘环境优化增长’的转变”。

  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

  福建厦门杏林湾一带的湿地及城市景观(2024年1月24日摄,无人机全景照片)。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修订实施“史上最严”环境保护法,出台土壤污染防治法、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湿地保护法等多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新时代以来,我国生态环境法治建设驶入“快车道”,昭示党中央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守护绿水青山的决心。

  从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入手,我国出台“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从淘汰落后煤炭、钢铁、水泥产能,到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改造,再到坚持源头防控、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以及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管控土壤环境风险等,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一系列举措共同发力,我国成为全球空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河湖面貌也实现根本性改变。

  更多绿意在大江南北蔓延。从生态产品到生态旅游,从横向生态补偿到建立健全碳排放权、排污权、用水权、碳汇权益等交易机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不断探索深入,以绿生金的路子越走越宽广。

  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的严峻挑战,习近平主席向世界庄严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我国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陆续发布“双碳”目标下的“1+N”政策,加快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努力推动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追求。

  “两山”理念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当地时间7月14日,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一场关于中国“两山”理念推动可持续发展的专场活动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高级别政治论坛框架下举行,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代表出席,聆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声音。

  近年来,以“两山”理念为代表的中国生态文明理念在国际上获得广泛认同和高度赞誉。

  ——201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理事会会议通过推广中国生态文明理念的决定草案。

  ——2016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报告,宣介中国生态文明之道。

  ——2018年,时任联合国副秘书长兼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索尔海姆在考察浙江后,对“两山”理念表示高度赞赏:“我们希望把这些经验带给世界各国,并以此来激励各国改善生态环境。”

  “两山”理念让中国与世界有了更多共鸣。“在推动全球面向生态文明转型的道路上,中国正在成为引领者。”美国生态文明研究院副院长安德鲁·施瓦兹表示,中国通过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融入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领域当中,在发展模式上提供了一种令人信服的替代方案。“这种引领是及时的、有远见的、鼓舞人心的。”

  “在这个气候危机、生物多样性丧失与生态压力交织的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应成为全球生态治理的普遍信条,这不仅是中国智慧,更应该是人类共识。”比利时前驻华大使帕特里克·奈斯说。

  长江巫峡一带景色(2025年6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的郑重宣示启迪人心、光照未来。在壮阔实践中,“两山”理念展现出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两山”理念源自中国、面向世界,指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梦想稳步化为现实,也必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保护地球家园作出新贡献。

  文字:新华社记者

  海报设计:殷哲伦

  统筹:朱思明、张爱芳、金怡、聂毅

【责任编辑:焦鹏】
注:本文转载自新华社,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11011402054738号 备案号:京ICP备2025130048号-1
Copyright © 2025-2033 by eept.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联华源节能环保科技研究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