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宁波9月6日消息(记者 陈金莲 俞烨)9月5日,第十五届智慧城市与智能经济博览会(以下简称“智博会”)在宁波开幕。本届智博会展览总面积达3.5万平方米,设AI领航、AI+制造、数智场景、数智生态、数智能源、AI+磁光电产业链生态等六大主题展馆。
数字宁波展区(央广网记者 俞烨 摄)
在数字宁波展区,观众正通过AI与历史人物虞世南“对话”。该案例作为慈溪数字化转型典型入选全市展区灯箱展示,配合16:9高清场景图及互动视频,直观体现了科技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创新赋能。
当天的数字宁波展区除了展出裸眼3D数字人外,还展出了大疆无人机、穿越机等最新应用以及宁波各县市区数字建设的最新成就。
近年来,宁波锚定“数字中国”“数字浙江”建设目标,全力推进城市数智化转型,以数字化引领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实现用“数字”为经济赋能、为发展提质、为治理增效,奋力打造数字中国市域样板。
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夯实
宁波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建成并深度应用,5G网络、千兆光网全面覆盖,建成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获评工信部全国首批“千兆城市”,移动物联网“物超人”全国领先城市。
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集约统建。市县一体化统建,集约建设市政务云、视频共享总平台、物联感知平台等基础设施,全面对接区县(市)分平台,实现全市1279个应用系统、50935个数据目录、9299个云资源的“一本账”管理。数字驾驶舱接入100余个市县优秀多跨应用,可全方位、多维度感知和呈现宁波城市的运行态势,实现“一屏通览”。
宁波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央广网发 宁波市数据局供图)
城市算力网推进多元算力连通共享。宁波市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要求,建成宁波城市算力网,有效满足城市各类算力需求。现已连通并纳管宁波人工智能超算中心、本地电信运营商、宁波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甬江实验室、宁波国资云等各类算力资源,同时接入中国算力网、上海无问芯穹、甘肃庆阳算力资源,接入共享总量达3000P以上。
低空经济基础设施体系高效协同。宁波以“空天地海城”一体化发展为核心,构建高效协同的低空基础设施体系。出台《宁波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加快推进低空航路网、智联信息网和地面设施网“三网融合”。依托覆盖全域的城市数字孪生底座,打造“甬瞰·低空慧眼”无人机智能管控平台,融合5G-A通感一体网络与北斗系统,实现低空飞行“一网统管”。建设前湾新区通用机场,鄞州区入选浙江省低空经济“先飞区”试点。
数据要素市场持续优化
宁波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创新承接浙江省首批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试点,打造数据要素市场供给、流通、应用体系,推动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归集1070亿条数据,建成覆盖政务、民生等领域的70个特色专题库,入选国家数据局首批物流数据开放互联示范项目。
创新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建设。作为全国首个启动可信数据空间建设的副省级城市,宁波城市可信数据空间以数据为驱动、场景为牵引,建设“一个枢纽、两个中心”的创新空间长效运营体系,升级打造城市级的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提供涵盖数据汇聚、传输加工、流通利用、价值共创的核心空间能力。首批集结医疗、金融、海洋、时空等12+领域,30+场景,形成全栈服务体系,赋能千行百业。宁波入选全国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试点。
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有序开展。建设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平台,签订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场景授权运营协议20个,“四港联动”等8个应用场景已授权并取得初步成效。“以场景应用为基础的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模式”列入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全面创新改革任务揭榜清单,获批“物流数据开放互联”等国家部委试点。
“平台+机构”数据交易体系日益完善。构建集数据流通平台、数据交易平台、数据登记平台与数据交易机构于一体的市场体系,推进数据交易互联互认与一体化发展。落地港航物流、纺织服装、时空信息等5家行业数据流通平台,港航物流数据交易中心同步揭牌。全市场内登记上架数据产品946个,数据交易额达到5.8亿元。
数字经济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宁波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提质,着力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数字经济综合实力水平稳步提升,成功入选工信部“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5G应用“扬帆”行动重点城市。2024年宁波市数字经济全量增加值达到9904.2亿元,占GDP比重达54.6%,较上年同期提升1.9个百分点。
增强产业发展新动能。推动构建以国家级集群为引领、以省级集群核心区和协同区为骨干的数字产业集群。半导体溅射靶材、力传感器新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高新区、北仑区分别创建高端软件、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协同区。镇海区石墨烯入选省第二批未来产业先导区培育名单。累计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04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18家。
激发人工智能新活力。发布《宁波市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成立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海曙区获评省未来产业(人工智能)先导区。落地全国首个石化化工大模型,并在镇海炼化、万华化学等龙头企业首发首试。吉利汽车星睿AI大模型成为全市首个通过国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的大模型。薄言信息等12个应用场景、均普智能等9家应用标杆企业、博登智能等7家人工智能服务商、识时科技类脑芯片等10个“数智优品”成功入围省级人工智能优秀案例。
推动智能制造新探索。累计培育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51个、5G工厂名录企业18家,省级未来工厂试点23家、“云上企业”133家。深入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建设,形成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家用电器等6个行业的改造场景182个,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1.0水平全覆盖。
培育数字经济新要素。先后入选芯港小镇、宁波软件园、民和产业园等省级数字经济产业园和楼宇9家。成立宁波市开源体系建设工作专班,在全省率先发布开源“火种”计划。数字宁波科技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入选首批浙江数商。累计入选省DCMM试点企业63家,总数全省第一。智能传感器产品主数据标准成功纳入国家标准体系。